3月31日,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根据110报警服务台接到的群众报警,向公众发出今年第一号特别警示,近期以手机短信形式进行诈骗的犯罪活动较为突出,犯罪分子在外地向手机用户发短信,假称机主的银行卡已刷卡消费,并假冒银行工作人员诱骗机主用银行卡转帐,从而骗取机主钱财。广州警方在组织精干的力量打击这类诈骗犯罪活动的同时,此类案件不断发生,仍有受骗群众被骗巨款。警方再次紧急呼吁市民群众,当接到普通手机号码发送的有关银行卡消费的短信时,要加以提防,不要轻易相信,更不要听由对方摆布,因此类电话并不是银行的客户服务电话,应直接到开户银行去确认,以免上当受骗,并向110举报。
近段时间以来,一些市民手机经常收到由普通手机号码发来的短信息,内容为“您的××银行卡在××商场消费了××元成功,如有疑问请电020-××××××××”等等。这些短信有的称事主的银行卡在某商场消费,有的称帐户转帐成功,有的称信用卡被透支等等,内容不尽相同,但均以银行或银联的名义发出,并留下咨询电话。当焦急疑虑的事主打电话过去,对方就自称银行工作人员,告知事主的卡可能被盗用或者复制了,他可以帮事主设置一安全帐户(其实就是诈骗者的个人帐户),将钱暂时转到里面。在事主去银行ATM柜员机上转帐时,他还会用电话“指导”事主转移资金。一旦事主将自己卡上的钱转入对方的帐户后,对方随即将款取走。
这类诈骗分子往往借用大型或有名的超市、商场、百货大厦的名义,诱骗事主上钩,随后冒充银行工作人员骗取事主钱财。一些群众由于警惕性不高而上当受骗,中了诈骗分子的圈套。3月24日16时许,事主曾某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,称事主的银行卡在某商场消费,曾某按照对方提供的方法操作,将二十多万元人民币转入对方指定账号。19时许,事主郭某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,称事主的银行卡在某商场消费,郭某按照对方提供的方法操作,将十多万元人民币转入对方指定账号。3月29日9时许,事主骆某的手机也收到一条短信,也称事主的银行卡在某商场消费,骆某同样按照对方提供的方法,将几十万元人民币转入对方指定账号。这些事主到最后才恍然醒觉被骗,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警方在这次特别警示中紧急呼吁广大市民群众,在当前信息极为发达的社会环境下,一定要提高警惕,注意识别各类信息的真伪。当接到普通手机号码发送的有关银行卡消费、银行卡透支等内容的短信时,要冷静思考分析,不要轻易相信,更不必惊慌失措,完全听由对方摆布。首先,诸如移动运营商、银行等特殊组织,都有比较特殊的号码,如1860等,不会使用普通的11位手机号码发短信。其次,若市民群众本身并无开设短信中所说的银行卡,则这类信息是虚假信息,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,要加以提防。如心存疑问需要查核,也不要随意相信手机短信里提供的咨询电话,应直接到开户银行去确认,则骗子的骗术就会不攻自破。(张毅涛)